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落幕,中非經貿合作打開高質量對外開放新窗口
原標題: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落幕,合作成果豐碩,多項數據創新高(引題)
中非經貿合作打開高質量對外開放新窗口(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方大豐 王鑫
6月29日至7月2日,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暨中非經貿合作論壇在湖南長沙舉行。本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各方簽約項目累計120個、金額103億美元。
“非洲的神奇和美麗超出你的想象,中非經貿深度合作的空間也超出你的想象?!焙鲜≌畢⑹?、湖南中非經貿合作促進研究會會長徐湘平表示,中非經貿合作正在打開中國高質量對外開放的一扇嶄新窗口。
今年,中非再“湘”會,盛況空前。第一次設立中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果展,集中展示中非在交通、農業、綠色等領域近80個標志性項目;第一次發布中非貿易指數,為市場主體提供“晴雨表”;第一次聚焦中醫藥合作、職業教育等領域設置論壇和研討會;第一次圍繞特色輕工產品和紡織服裝舉辦貿易洽談會……各種合作交流新成果、新舉措傳遞出一個信號,中非經貿合作迎來新格局。
被賦予舉辦中非經貿博覽會和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兩項重大使命,湖南針對中非經貿合作的痛點堵點搭建了商貿集散新平臺,拓展了國際物流新通道,培育了產業集聚新生態,探索了智庫建言新模式,對非貿易額今年1月至5月同比增長50.4%。
貿易互促、數字互享、產業互動,一系列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先試成果一如湖南省商務廳廳長沈裕謀所述:“湖南搭臺、全國唱戲、中非共享”。
湖南自貿試驗區是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中唯一定位為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的改革創新試驗田。當前,先行區創新效應不斷溢出,小切口衍生大產業的案例越來越多。比如,本屆博覽會期間,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項目洽談會現場簽約的中非腰果產業鏈項目,擬在3年至5年內打造“中非堅果產業園”,實現營收20億元以上。
小小腰果跨山越海,落地生長出中非互動空間巨大的產業園,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但徐湘平認為,諸如此類的產業互動是可以復制的。
在推動產業鏈協同合作方面,中非展現出驚人的智慧和創新探索能力。由政府主導到社會資源、市場主體廣泛參與,“互動共贏”正為中非經貿合作,尤其是產業合作開辟出新的廣闊藍海。
在科特迪瓦建成20萬噸全球單體最大產能的天然橡膠加工廠,探索形成“海外倉初加工+國內深加工”產業鏈合作新模式,長沙高橋大市場的“海外倉+市場采購+風險補償”的“前展后倉”模式,推動“湖南造”走進非洲……一批新的合作項目描繪出中非產業建鏈、強鏈、補鏈新路徑,依托中國全球制造業大國地位展開的中非產業鏈培育中心呼之欲出。
在本屆博覽會舉行的中非經貿深度合作高端研討會上,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阿爾卡貝·奧克貝博士表示:“制造業是非洲未來的核心,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全球27%的制造業來自中國,如果非洲要學習制造業的經驗一定要向中國學習?!?/p>
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執行秘書長、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肖皓認為,在中非經貿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打造更多具有緊關聯性、高附加值的中非產業鏈供應鏈,是大勢所趨。
進一步挖掘中非經貿合作潛力,需要不斷拓展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徐湘平認為,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可以打造更高質量的模式:從“輸血型”為主向“造血型”轉變,從“授人以魚”向“授人以漁”轉變,從政府投資為主向組織社會資本投入轉變,從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強化產業合作轉變,從央企國企為主向組織鼓勵民營企業“抱團出?!鞭D變。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