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出資30億 “券業一哥”搶占公募賽道
資管新規過渡期進入10個月“倒計時”,券商紛紛設立全資資管子公司,努力成為公募賽道的正規軍。
2021年底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后的“大限”,逾千億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已完成公募化改造。在權益投資大時代,券商資管積極投身公募賽道。
“券業一哥”中信證券近日官宣,擬出資不超過30億元設立資管子公司。作為資管規模全行業排名首位的券商,中信證券再度謀求公募牌照,進而為保持行業領先、搶灘公募基金業務領域再下一城。
近年來,中資、外資資管機構加速入局公募基金業務,皆為斬獲一張同臺競技的“入場券”,持續加劇金融混業競爭白熱化。大資管時代,中國公募基金市場規模擴容空間依然廣闊,券商有望迎來更多展業契機。如何補齊短板,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加強投研及風控,成為各家機構思索的共同課題。
搶灘公募業務
中信證券日前發布公告稱,擬出資不超過人民幣3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即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暫定名,下稱“中信資管”),主要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和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等業務。
根據監管方面的要求,中信證券還將會為其子公司提供累計不超過人民幣70億元的凈資本擔保承諾,且在該子公司設立后,將由其承繼中信證券的證券資產管理業務。
對于設立原因,中信證券表示,擬在更好把握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機遇,拓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深度和廣度,做大做強資產管理業務。在業內人士看來,中信資管的設立緣由,與中信證券滿足監管要求、申請公募牌照不無關聯。
一般來說,成立資管子公司并由其申請公募基金牌照,是券商獲取公募基金牌照的主要手段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券商設立的資管子公司已經有19家。此外,還有券商直接申請公募基金資格,以及出資設立公募基金公司這兩種常見的方式。
實際上,借助子公司華夏基金,中信證券此前已間接持有公募牌照。天眼查信息顯示,目前中信證券是華夏基金的第一大股東,持有其62.2%的股權。
2020年7月,證監會就《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及相關配套規則公開征求意見。
其中,第十五條提到“一參一控一牌”,即同一主體或者受同一主體控制的不同主體控制的其他公募基金管理人數量不得超過1家,參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其中控制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也就是說,若新規順利出爐,券商可以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未來中信證券或可通過中信資管再獲取公募牌照,擴大資產管理業務版圖,開拓更多盈利增長點。
就資產管理規模而言,中信證券穩居行業第一。中信證券2020年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合計1.42萬億元。其中,主動管理規模8575.24億元。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及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規模分別為1698.58億元、1.25億元和1.03億元。
各方提速入局
在金融混業競爭白熱化及公募化改造加速的背景下,多家券商紛紛搶灘公募基金業務。為了更好地發揮主動投資能力優勢的核心競爭力,券商獲得公募牌照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對于公募牌照的“渴求”,不少大型券商也不例外。2020年8月13日,國泰君安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搶先遞交申請資料,成為新政落地后首家申請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2021年1月3日,證監會核準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
同時,還有券商在排隊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其中,五礦證券、華金證券先后于2019年11月和2020年8月提交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牌照申請。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8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取得公募牌照,分別是東證資管、國泰君安資管、華泰資管、中泰資管、長江資管、浙商資管、渤海匯金、財通資管。另外,還有中銀證券、山西證券等6家券商持有公募基金牌照。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公募基金市場整體規模相對偏小,亟需擴面擴圍。同時,中國公募基金市場的擴張,也為券商發展公募基金業務帶來新的契機?!?/p>
除中資券商、保險、私募機構外,外資機構也在加速入局。近年來,外資加快布局中國市場,搶灘公募基金領域,與國內資管機構展開競爭。
2020年8月,全球最大資管機構貝萊德拿下國內首張外資全資控股公募牌照。2021年2月18日,證監會官網公告顯示,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該項申請材料已于同日接收。
積極展業創新
在新的監管環境下,資產管理逐步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源,同業機構均在積極開展凈值化轉型。
券商搶灘公募基金業務,具有明顯優勢。在董登新看來,作為最了解市場動向的機構,加之自身既有的自營、私募等業務品類,券商具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開展公募基金業務,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券商整體經營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尤其是有利于自身業務的多元化發展。
某大型券商資管業務相關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隨著機構投資者市場愈發公開透明,投資管理人的策略管理、準入遴選和投后評級體系開始建立,資管機構的品牌和商譽或將建立在優秀的投資業績和投研服務之上。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券商資管機構正在積極創新,于業務各環節持續探索,如資金端加強財富產品銷售體系的轉型搭建,資產端豐富各類金融資產的全產品鏈條,產品端推動傳統通道業務向綜合解決方案服務轉型升級等。
此外,與其他資管機構相比,券商展業大資管領域,亦有短板需補足。
中信證券在2020年半年報中表示,資產管理業務將持續推進投研團隊專業化建設和精細化管理。圍繞“立足機構、做大零售”的客戶開發戰略,以養老和機構業務為抓手做大規模、做強品牌,提升零售產品銷售能力,持續推進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和營銷工作。
董登新強調:“券商不僅需要加強專業人才儲備,參照基金經理團隊,加強高端人才隊伍建設,還需要從公募基金業務角度,做好內部風控及投資管理,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在多變的市場中,更好地去適應更高業務需求的挑戰?!保?span style="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微軟雅黑;">王媛媛)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