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走出低谷 四大理財子公司產品存續規模單月新增8000億
今年以來,受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影響,一向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也出現大范圍的收益回撤,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和存續規模雙雙減少。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最近銀行理財有走出低谷的跡象。最新數據顯示,建信理財、工銀理財、農銀理財和中銀理財四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截至4月末的存續規模,環比3月末共新增超8000億元。 與此同時,市場上“破凈”的理財產品數量較高峰時顯著減少。
14.23%的銀行理財產品
今年以來負收益
2022年開年以來,受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影響,不少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破凈”,沒有破凈的很多產品收益也出現不同程度回撤。
廣發證券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在全部存量銀行理財產品中,產品破凈規模為8268億元,占比3.14%,其中凈值跌破0.99的產品規模已超過50%。具體來看,44.86%破凈產品的累計單位凈值在[0.99, 1),20.57%破凈產品的累計單位凈值在[0.98, 0.99),累計單位凈值在[0.97, 0.98)、[0.95, 0.97)及0.95以下三個區間內的破凈產品規模占比均超過10%,理財產品凈值表現有所惡化。
截至2022年4月30日,全部理財產品中有37521億元今年以來負收益,占比14.23%。不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波動不算大。具體來看,今年以來收益出現回撤的產品中,41.30%產品的回撤幅度在1%以內,67.57%產品的回撤幅度在2%以內,94.40%產品的回撤幅度在5%以內,有1.05%產品的回撤幅度大于10%。
受市場因素影響,還有不少理財產品雖然沒有破凈,收益回撤也不是很大,但沒有達到業績比較基準,表現不理想。研報顯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共有6萬億元理財產品業績不達標,在存續產品中占比22.8%。具體來看,國有行全資理財子公司產品業績不達基準的規模較大,為2.7億元,在全部業績不達標產品中占比45.4%;合資理財子公司業績不達基準的產品規模比例最高,為93.4%。
一季度銀行理財存續規模
減少約6000億元
銀行理財業績表現不佳,對一向求穩的銀行客戶來說,影響巨大。據報道,一季度多家理財公司遭遇了巨額贖回。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排名前五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管理產品存續余額,均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四家大行理財公司的存續規模,共計減少超萬億,其中一家一季度減少超3500億元。
理財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共321家機構存續有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8.37萬億元。這比去年末銀行理財的存續規模29萬億元,減少了約6000億元。同時,“破凈”潮下,一季度理財產品兌付投資者收益2058億元,同比微降了1.81%。收益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規模的流失。
華寶證券分析師蔡夢苑認為,產品凈值的波動對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心理造成比較大的擾動,引發對理財產品的贖回,造成市場規模小幅回落。
中信證券分析師章立聰指出,國內權益市場大幅回撤,導致固收+產品凈值回撤嚴重,而投資者觀念并未完全從剛兌時代步入全面凈值化時代,對于理財產品凈值回撤接受度較差,由此拖累新產品發行,包括固收+產品在內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大幅縮減,同步導致理財產品數量和規?!半p減”。
四大理財子公司存續規模
環比新增8000億元
不過,投資者不必對銀行理財灰心,近期銀行理財市場已有不少積極跡象出現,“至暗時刻”似乎正在過去。
4月24日,銀行理財登記中心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銀行理財市場簡況稱,投資者人數持續增加,投資收益維持穩定。一季度,全市場新增理財投資者558萬個。截至3月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8688萬個,較年初增長6.86%。其中,個人投資者8614萬人,占比高達99.15%;機構投資者74萬個,占比0.85%。
市場局面也明顯趨好。一方面,“破凈”的理財產品數量較高峰減少了450只。據Wind數據,3月21日,“破凈”數量一度達到2245只,占比8.13%,為今年以來的高峰水平。而剛過去的4月,“破凈”數量已退至2000只以下,情勢延續至今;另一方面,“破凈”占比由高峰時期的8%以上,已不斷下降至目前的6.23%。
在這些積極因素的作用下,銀行理財的規模似乎已經“觸底反彈”。據報道,建信理財、工銀理財、農銀理財和中銀理財四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截至4月末的存續規模,環比3月末新增超8000億元。業內人士認為,規?;卦鰬切袠I共性,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理財市場的份額已提高至六成,4月末全行業的理財余額應該較3月末有很大幅度的躍升。(記者 程婕)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