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的力量——“中國牡丹之都”菏澤走訪記
4月15日,菏澤市胡集鎮黃屯村村民在查看林下牡丹生長情況。本報記者朱崢攝
菏澤曹州牡丹園內盛開的牡丹花。 本報記者朱崢攝
落盡殘紅始吐芳,
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夸天下無雙艷,
獨占人間第一香。
這首晚唐文學大家皮日休描寫牡丹的詩作,流傳甚廣。牡丹寓意富貴吉祥,千百年來被人們傳誦,在中華優秀文化典籍中頻頻出現,佳作迭出。
如今,在被譽為“中國牡丹之都”的山東菏澤,圍繞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人們書寫的“作品”不再限于紙上。近年來,菏澤充分利用種植規模、種質資源、種養業態等獨特優勢,實現立體綜合開發。走進菏澤,你會發現,這里的“花樣故事”引人入勝,“花樣經濟”異軍突起,“花樣生活”無比美好。
依靠一朵花的力量,大美菏澤寫就了綠色發展的生動案例。
花樣故事
菏澤的牡丹栽種歷史非常悠久,當地人對這種典雅端莊、氣度不凡的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采訪發現,在菏澤,到處都能巧遇愛花惜花的民間“秋翁”,當地懂牡丹的人多,能如數家珍地介紹牡丹的起源、習性、種植歷史和價值的人也不在少數。
對于菏澤牡丹的歷史,菏澤市文旅局非遺科科長朱曉雯長期潛心研究,頗有心得。她告訴記者,眾多專家研究認定,當地牡丹栽植始于隋,興于唐,明代已成為全國的栽培中心,清代被譽為“甲天下”,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早在隋代,曹州就出了齊魯桓這樣的著名花師,曾為隋煬帝培育出高過樓臺的牡丹花。曹州就是當今的菏澤。唐朝開國功臣徐懋功是曹州人,他將長安御花園的牡丹帶回老家種植,這應該是引進牡丹外來品種比較早的事例。隋唐之后,據說曹州“村村有花園,戶戶養牡丹”,諸多傳說雖然難免夸張,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牡丹的喜愛。
歷代吟詠牡丹的詩賦,更是濃墨重彩。據不完全統計,大唐時期,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名家吟詠牡丹的詩詞約有100多首,宋代則超過1000首,明清文士詠牡丹的詩詞傳世更多,粗略統計達數千首之多。李白《清平調》里的“云想衣裳花想容”無愧千古名句,明代李夢陽對牡丹情有獨鐘,寫出的牡丹詩連綿成組,開篇便是“自知國色無倫比,放遍群花每后開……”
遍檢牡丹詩文,“曹州”作為地名頻繁出現。菏澤處于黃河沖積平原,滔滔黃河帶來肥沃的土壤,孕育了國色天香的牡丹花。
2011年,牡丹傳說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涵蓋與牡丹相關的民間傳說故事。其中包括了人物傳說、地名傳說、品種傳說和風俗傳說等,保護單位定在菏澤市牡丹區文化館。
相對而言,菏澤市牡丹產業發展中心的專家更在意牡丹的開發價值,中心負責人陶福占說,牡丹可不僅僅是好看,而有實實在在的價值。人們最早對牡丹的認識,正是其藥用價值。1972年,在甘肅省武威市柏樹鄉發現的東漢早期醫簡中,已有用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處方。醫學經典《神農本草經》稱:“牡丹味苦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p>
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是這樣解釋牡丹的:“雖結子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崩顣r珍還對牡丹及其別名作了相應的闡釋:“唐人謂之木芍藥,以其花似芍藥,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p>
宋代鄭樵《通志》記載:“古今言木芍藥,是牡丹?!逼渲械陌财谏斗挿ā吩疲骸吧炙幱卸N,有金芍藥,有木芍藥。金者,色白多脂;木者,色紫多脈,此則驗其根也。然牡丹亦有木芍藥之名,其花可愛如芍藥,宿枝如木,故得木芍藥之名?!?/p>
史料記載,中國是牡丹的原產國。歷史上,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河谷之中,到處都盛開著野牡丹。明清時期,菏澤已大規模種植牡丹,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稱。
“明朝以后牡丹的全國種植中心就是菏澤,北京種植的牡丹百分之九十都來自菏澤?!敝醒朊褡宕髮W教授蒙曼說,“到了清朝蒲松齡寫《聊齋志異》的年代,曹州的牡丹已經非常有名,可以拿出自己獨有的品種來反哺洛陽,這就是當年曹州牡丹的威風?!?/p>
今天,菏澤牡丹同樣擁有極為特殊的地位。北京景山公園、圓明園、奧林匹克公園等地都種植了來自菏澤的牡丹。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2400余盆菏澤牡丹綻放天安門廣場;2019年4月“國色天香-紫禁城里賞牡丹”菏澤牡丹主題展在故宮舉行,1.5萬盆牡丹、2.6萬枝鮮切花及牡丹衍生品、牡丹文創產品與海內外游客見面;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菏澤反季節催花牡丹亮相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名花遇到名家,也為后世留下許多佳話。茅盾、冰心、舒同等多位文化名人與菏澤因牡丹而結緣。
菏澤日報副總編、牡丹晚報總編輯潘若松介紹,當地文學刊物《牡丹》的刊名為茅盾題寫,字體典雅秀麗、端莊大方;1992年11月,菏澤市文廣新局退休干部魏玉傳寫信給冰心老人請求為菏澤牡丹題詞,冰心寫了“十里散香蘇地脈,萬花低首避天人”兩句詩作為回信;菏澤曹州牡丹園觀花樓前的一方石碑格外醒目,“曹州牡丹甲天下”出自書法家舒同手筆。
菏澤牡丹以其花大、型美、色艷、香濃著稱于世。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菏澤牡丹獲得111個牡丹獎項中的81個。
2012年3月16日,經申報、考察、評審,中國花卉協會正式授予菏澤市“中國牡丹之都”。
“花隨人意開,四季看牡丹?!?月中旬的菏澤曹州牡丹園,鮮花怒放,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對滿園春色,高級農技師趙信勇習以為常,因為在曹州牡丹園,牡丹已實現了一年四季的“盛開自由”。趙信勇告訴記者,菏澤僅觀賞牡丹就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個品種,每年谷雨前后萬花齊放,令人如癡如醉。
花樣經濟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痹诤蕽?,牡丹不僅具有觀賞價值,當地還致力打造牡丹產業鏈,積極推動牡丹產業“接二連三”轉型,即從單一種植觀賞向精深加工、花卉及產品交易、文化創意等產業形態跨越。過去只看一朵花,而今全產業鏈立體綜合開發,牡丹綻放出絢麗的產業之花。
“牡丹全身都是寶,目前菏澤開發出260多個牡丹相關產品,年度總產值已近100億元?!敝袊鴪@藝學會牡丹芍藥分會副秘書長龐志勇說。
據統計,菏澤成片種植牡丹在500畝以上的園區基地就有20多個。當地還是國內外最大的牡丹種苗交易中心,累計輸出牡丹種苗約60億株,每年向美、俄、德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170多萬株種苗。
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化妝品……走進菏澤堯舜牡丹產業園,琳瑯滿目的產品讓人目不暇接。在科技助力下,“一朵花”的跨界之旅令人嘖嘖稱奇。目前,菏澤市牡丹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4家,生產規模、產品檔次一直引領國內同行業發展。
“牡丹花可賞,根入藥,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兼具觀賞、藥用和食用價值,發展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隨著產業開發不斷深入,我們已達到了把一朵花‘吃干榨凈’的開發水平?!碧崭U颊f。
目前,菏澤牡丹產業實現了由觀賞拓展至食用、藥用、保健等多個領域,從入食、入茶、入酒的牡丹食品,到牡丹特色保健品、化妝品,再到牡丹瓷、牡丹畫、牡丹真花等文創藝術品,貫穿農業、工業、服務業各個產業領域,牡丹香、牡丹絲綢、牡丹剪紙等牡丹文創產品“百花齊放”。
陽春三月,記者在菏澤市牡丹區胡集鎮黃屯村看到,上千畝楊樹林郁郁蔥蔥,林間種植的油用牡丹形成白色的花海,一望無際;陽光透過樹葉灑在牡丹花上,人步入其中,不時驚起三兩只鳥兒。
“我們村‘林下牡丹’的效益很好,樹木和牡丹都有收入,每畝一年能增加純收入2000多元,比單一品種種植賺錢多?!秉S屯村黨支部書記黃繼合說。
在牡丹區黃堽鎮的宋莊村,牡丹“住進了”現代化的智能溫控大棚。與常見的大型盆栽牡丹不同,這里的“案頭”牡丹走起了“小可愛”風格,植株較小、花色齊全的微型盆栽牡丹令人愛不釋手。
“微型盆栽又稱案頭牡丹,適于放在辦公桌上,方便居家觀賞,因為牡丹小而精,更適應電商銷售?!焙蕽晒扔昴档ど锟萍加邢薰矩撠熑送踅⒄f,這樣的牡丹經過電商運輸,為千家萬戶的廳堂增添了無限春色。
“一朵花的力量”給當地大量群眾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以往我都是外出打工,后來村里建了牡丹產業園,我就流轉了家里的地,在園區工作,既能就業又能顧家,挺好!”牡丹區皇鎮街道王橋村村民韓剛告訴記者,他在園區一個月能掙四五千元。
王橋村黨支部書記王建林說,為更好打開牡丹銷路,黨支部帶領群眾大力發展電商營銷,引導村民通過網絡平臺銷售,花農過去“開著貨車跑全國”,現在“坐在家中賣全國”。電商新業態培育出眾多倍受人們歡迎的“土味主播”,僅王橋村就有100多人。
皇鎮街道與菏澤學院合作,在浩森牡丹園建立了山東省第一家牡丹產業博士工作站,引導研發四季牡丹、催花牡丹等牡丹培育技術,培育出分別適應南方濕熱氣候、東北濕冷氣候、西北干冷氣候的品種200多個。目前,這里的牡丹種苗、盆栽牡丹、鮮切花等產品琳瑯滿目,技術研發與服務、新品種培育、牡丹投資等多方位發展,初步形成了集“產學研用銷游”于一體的產業體系,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說到牡丹產業發展成效,皇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穆靜顯得有幾分興奮。穆靜告訴記者,2021年當地冬季催花牡丹產量10萬盆,容器牡丹20萬盆,鮮切花年產1000多萬枝,年銷售額突破2億元,帶動周邊群眾就業2000余人,牡丹種植戶人均收入5萬元以上。
菏澤市委書記張新文說:“牡丹是我們的一張靚麗的名片。菏澤將堅持大眾化、市場化、產業化、人文化、國際化‘五化并舉’,叫響牡丹優勢品牌,讓世界更愛菏澤牡丹?!?/p>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