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企業的數實融合之道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許暉 王亞君
唯有精準發力,以技術突破、利基市場、國際化目標與數字活力等方式,才能助推隱形冠軍企業實現數實融合。
作為中國制造“小而美” “小而?!薄靶《狻钡摹皩>匦隆毙【奕思皢雾椆谲姙橹黧w的小龍頭企業正逐漸成為未來的發展重點。這類企業往往聚焦于專業細分市場,恪守“工匠精神”,通過深度聚焦、成本控制與技術突破,成為行業領先,通過深耕細分產品領域做精做強, 帶動“中國制造”加速向“中國智造”轉變,同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持續創造“中國奇跡”。
當今時代正處在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交叉更迭的過渡期,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逐漸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數字經濟新一輪紅利釋放周期,整個社會都在被推動著朝“數實融合”的方向發展,即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已勾勒出中國未來的發展主線。這些“隱形冠軍”企業又存在著怎樣的數實融合困境?如何在困境中實現成長呢?
政策持續加碼 戰略價值不斷凸顯
“專精特新”類的隱形冠軍企業對中國產業體系轉型升級、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具有重大意義,預期未來十年將有更多政策圍繞扶持“專精特新”類的隱形冠軍企業展開。
所謂“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等四方面均表現得非常突出的企業。這類企業往往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型企業,聚焦于專業細分市場,穩扎穩打,致力于在國際市場中搶占“話語權”,起到標桿企業示范引領作用。而且這種企業通常具有在技術障礙和技術壁壘突破方面的“獨門絕技”,往往將其與“補鏈強鏈、解決‘卡脖子’”等制造強國、科技強國的國家戰略結合在一起。
“專精特新”并非一個新概念,工信部早在2011年發布的《“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中就首次提出。2021年7月,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工信部、財政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提出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格局,并快速出臺專項政策。今年全國兩會上,“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更是首度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促使已經成為政策、產業、資本熱詞的“專精特新”再度升溫。
截至目前,僅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就共計3批4762家,單項冠軍企業5批596家(不計入地方培育企業)。其中,A股上市公司數量接近400家。但從整體看,“專精特新”企業占中小企業總數的比例仍很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明日的隱形冠軍,或始于今日的專精特新。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期,在傳統高新技術類企業之外,已經成為中小企業佼佼者的隱形冠軍類企業,將會受到國家政策層面更多的青睞與支持,對隱形冠軍企業的培育和支持已成為國家未來的核心戰略之一。未來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旨在打造一批為國家解決細分領域內“卡脖子”難題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
數實融合面臨三大困境
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繁榮,數字化轉型也是推動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的有效方式。以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正推動著我國企業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全面打造數字化轉型基礎。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再次提出,今年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今年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提出,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既是順應“數實融合”發展趨勢的必要之舉,也是實現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數字化改革,打通中小企業不同部門間的數據壁壘,有助于基層主管部門更準確地掌握企業運行數據、了解企業發展狀況,進而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然而,這些中小企業的企業主面對當下數字經濟背景,仍然存在數實融合困境。
第一,生產所需關鍵核心技術產品依賴國外供應。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研發創新能力一直是制約隱形冠軍企業發展的瓶頸。對于隱形冠軍企業來說,實現國產化替代的關鍵條件是技術突破,過去核心技術由國外廠商長期控制,尤其新冠疫情暴發后,國外依然嚴峻的疫情形勢和歐美貿易保護主義趨強等外部環境變化,導致企業面臨國外技術壟斷,獲取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存在困難,影響正常生產經營。在中國中小企業研究情境中,由于外部環境極度的不確定性和資源的約束會時刻給企業帶來變化,在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眾多中小企業遭遇生存困境,有的甚至倒閉。
第二,數字化技術基礎薄弱,資金和技術人才匱乏。數字化技術使得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所有數據可以實時采集,信息系統貫穿所有生產環節,企業高管可以實時獲取生產信息,整個工廠管理起來既高效、輕松,又環保、節能。而數字化技術基礎薄弱的隱形冠軍企業通常更容易升級改造動力不足,缺乏清晰的著力點和抓手。我國雖然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但基礎裝備和核心技術能力不足,產業鏈上“斷點”“堵點”較多,部分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特別是通常提到的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第三,全球化布局不夠充分,缺乏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的能力。高遠的目標能夠指引企業前進的方向,尤其對中小企業來講,缺乏堅定的目標指引,企業將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迷失自己,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很難對復雜形勢做出正確的判斷,亦或受到其他行業高額利潤的誘導等,使企業無法堅守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走下去,因而也很難在一個行業細分領域維持隱形冠軍地位。就發展模式來說,隱形冠軍企業產品相對單一,唯有做到一定的全球化規模,才能實現標準化,從而保證產品品質的穩定性。依靠更為充分的全球化布局才能推動更多用戶的口碑傳播,著實可以給企業帶來正向效應。
保持定力恒心,持續精準發力
唯有精準發力,以技術突破、利基市場、國際化目標與數字活力等方式,才能助推隱形冠軍企業實現數實融合。
第一,技術突破是隱形冠軍企業數實融合的核心驅動。隱形冠軍企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提升核心競爭力:一是在創新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競爭對手推進更快;二是通過自主創新,來掌握核心技術與專利,以“壟斷優勢”來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競爭優勢不僅僅體現在核心產品上,同時也體現在服務質量、品牌知名度、客戶關系、銷售網絡、人力資源等軟件因素上。以市場潛在需求為導向,針對市場目標顧客的利益關注點的變化,將技術創新緊貼市場需求,在客戶最看中的方面尋找新的突破口,成為中小企業,尤其是立志成長為行業隱形冠軍企業的必由之路。研發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是隱形冠軍能夠實現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隱形冠軍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資源配置優化和激勵導向效用。隱形冠軍在其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推動自身的研發創新,形成自身的核心技術體系,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隱形冠軍必須充分根據企業自身的需要,了解企業的技術需求,深入地分解和整合企業現有的技術體系,對企業核心產品進行技術分解和分類,明確技術特點,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科技創新投入和支撐,加大對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投入和開發力度,不斷提升和鞏固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形成自身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第二,利基市場是隱形冠軍企業數實融合的關鍵路徑。隱形冠軍的特點是專心、專業和專注,集中于高度專業的市場,專注于強項,尋找利基市場。關注狹窄市場的結果,一方面是成為超級利基主義者,在非常小的市場上建立起不可動搖的地位;另一方面是成為市場主人,開辟出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利基市場,在這一市場上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在整個市場上獨占鰲頭。對于隱形冠軍而言,無論哪一種利基市場的開拓,一定都是基于自己擅長的優勢,即對客戶細分,集中精力滿足細分市場,提高自身專業化程度,形成難以被替代的價值、領先的優勢以及持續發展的能力,進而確保企業在本領域中有核心的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掌握或參與行業標準,形成一個有利的競爭格局,從而獲得超額利潤。中國隱形冠軍的發展類型與成長路徑帶有鮮明的中國印跡,不僅是對標國際巨頭的奮力趕超,更是中國企業基于中國情境下的特色探索。中國隱形冠軍的成長速度之快,背后折射出中國企業骨子里想快速做大做強的追求。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企業始終如一地提供同一類產品或服務,甚至僅生產某幾款產品,以價值鏈上某一特定環節的高度專業化不斷提高顧客的價值體驗。
第三,國際化目標是隱形冠軍企業數實融合的前進方向。隱形冠軍企業一般都具有全球化的視野,擁有全球性的市場,因此作為企業家,一定要有全球化的大格局和戰略高度。隱形冠軍企業不應僅僅埋頭鉆研技術和產品,也應特別注重對標國內甚至國際優秀同行,主動向國際標準看齊,使企業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梢?,在任何一個產業的創業,做任何一款產品,都要有一定的國際化視野和能力,在國內外對標競爭對手,不斷看到差距,同時反觀企業自身能力并結合本土優勢進行創新,從而補齊短板,實現快速學習和成長。在開放性的全球化環境中,隱形冠軍專注于自己的細分市場,專業化程度越高,價值越難以被替代,越具有明顯領先的優勢,并且在本領域中有核心的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實現價值獨占,從而形成一個有利的競爭格局,以獲得超額利潤。
第四,數字活力是隱形冠軍企業數實融合的重要保障。數字經濟下的創新本質上是不同范式的轉換,從原有的工業化范式轉換為互聯網范式。隨著范式的轉換,隱形冠軍對制造業的認知和理解需要用一種新思維。唯有用新的思維,才能理解制造業在新時代變化的發生。唯有通過對事物進行不斷的要素拆解與擇優組合,才能看到更多的真相,才能獲得更多常人難以看見的事物的內在屬性。隱形冠軍要做的就是把現有要素做重新的組合,創造出新產品、技術和服務。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競爭的焦點不再停留在現有市場上,對潛在需求的挖掘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和發展的重要保障,企業唯有從需求入手,妥善運用數字技術挖掘潛在市場,才能贏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在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尤其在企業經營成本高漲的情況下,大規模生產未必產生效益,小眾市場的興起正在倒逼中小企業轉型。小客戶模式要求生產管理具備相當大的靈活性,擁有強大的訂單處理能力。隱形冠軍是為市場提供單一產品并擁有一個簡單組織架構的企業,如果企業經營或者服務的市場比較復雜,應提早進行數字化變革,這樣才能確保在復雜的環境下依然保持活力。
?。ㄗ髡咴S暉系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作者王亞君系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
?。ā缎】怠贰ぶ袊】稻W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4月上旬刊
來源:《小康》?中國小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