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吉陽區逾千名黨員封控區就地“轉崗”成為志愿者
中國小康網4月14日訊 記者張玉榮 實習記者劉豈蓉 通訊員劉麗萍 連日來,天剛蒙蒙亮,三亞市吉陽區的封控區內,有人背起四五十斤的消毒噴壺作業,有人當起“跑腿小哥”,有人電話接個不?!麄兪羌Y號下的機關黨員干部、基層黨務人員和黨員志愿者;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義務、責任和擔當,擰緊“責任鏈”,織密“防護網”,筑起封控區最牢固的“防火墻”。
截至4月13日,吉陽區先后劃的58個封控區中,共有1000多名黨員參與防控工作,他們組成的一支支黨員志愿服務隊讓黨旗在“疫”線高高飄揚。
黨員志愿者運送物資。
疫情當前,時間就是生命。4月1日,三亞疫情防控座談會提出,要做好打大戰的充分準備,強化優化細化實化防控措施,堅決阻斷疫情輸入傳播渠道,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阻擊戰整體戰主動戰。
4月13日,吉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緊急吹響戰“疫”集結號,組織動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擔當作為,靠前指揮調度,當好攻堅一線“主心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區1100余名機關在職黨員、3000余名村社區基層黨員聞令而動,火速聚集到位。
“一定記得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護,家里的事情有我……”這是來自春光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陳太琨家人的叮囑,語氣中既帶著擔憂,又充滿鼓勵。
4月3日,位于春光社區的榆亞鹽場小區發現一名無癥狀感染者,吉陽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封控管理。小區內部封控的11名社區工作人員、榆亞鹽場的20名黨員就地轉為志愿者,同鹽場職工一起,組成了一支以黨員為主力的志愿服務隊伍。
被劃定為封控區的榆亞鹽場小區,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的管控措施,只保留一個出入口,封控區外圍全部采取物理隔離。為滿足小區居民需要,志愿服務隊員里的每個人當起了“跑腿員”,全城搜尋為特殊病人采購藥品;當起了“開鎖匠”,及時上門為獨居老人打開壞鎖;當起了“采購員”,為孕媽媽采購醫生叮囑的食材……每天的工作看似簡單責任卻重于泰山,黨員志愿者總是對居民“有求必應”。
黨員志愿者在核酸檢測點忙碌。
“大家請保持一米距離,提前準備好健康碼”“小朋友不要害怕”……疫情發生后,卓達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澤愛已經連續奮戰了10余天,聲音嘶啞了、黑眼圈重了。每天早上6點剛過,她的手機便被一個個電話、一條條信息所“包圍”,工作連軸轉,很辛苦,但她卻說:“作為一名黨員,在關鍵時候一定不能掉鏈子,要沖在前面?!?/p>
卓達社區的黨員們主動請纓承擔疫情管控區的日常服務工作,從最初的20多人、30人……隊伍擴大到百余人,他們是居住在卓達社區的機關干部黨員、黨員志愿者等,每天到核酸檢測場地搭建、轉運物資、梳理工作流程、清運生活垃圾清運、核酸檢測維持秩序等,看似并不復雜的工作卻需要耐心、細心和責任心。
黨員志愿者孫歆是一位兩個孩子的媽媽,關鍵時刻她選擇了“出戰”,每天早早出門到社區核酸監測點,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一忙就是五六個小時,“這個春天我看不見防護服下的臉龐,但我見證了共產黨員們堅毅的背影,都是人民群眾堅強的后盾?!?孫歆一邊說一邊低頭摸摸胸前那枚鮮紅的黨徽。
自開始實施封控管理,這些默默付出的黨員干部便一直堅守在安全檢疫、信息摸排、物資運送等各個崗位上,確保封控區群眾日常生活正常運轉,秩序平穩有序。在封控區內,機關黨員干部、基層黨務工作人員、黨員志愿者等多方攜手、齊心協力,打通居民生活保障的“最后一米”。
吉陽區委書記顧浩表示,疫情面前,黨員們用實際行動在戰“疫”中展現使命擔當,他們筑起了一道既有人文關懷又牢不可破的“防控網”,讓黨徽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熠熠生輝。
“紅色力量”功不可沒。封控區的溫暖一直都在,因為千余名黨員就地“轉崗”成為志愿者,用溫情守護著萬家燈火。
編輯:麥婉華
來源:《小康》·中國小康網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感染“914+25173” 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今天

上海新增本土感染者超兩萬例具體情況 4月8日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今天 上?,F有本土感染者超10萬例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1189+25141!4月13日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今天 上海:被列為封控區的小區繼續開展核酸檢測!

4月12日上海新增本土“994+22348” 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