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礦·新故事|同在“屋檐下” 喚醒“空心村”網
新華社成都4月14日電 題:同在“屋檐下” 喚醒“空心村”
新華社記者董小紅、唐文豪、劉瓊
走進成都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區,沿著石板路前行,一棟棟白墻灰瓦的川西民居映入眼簾,每棟房子都有一個共同特征——“戴”著大屋檐。
這些屋檐有多大?大到在屋檐的遮擋下,村民可以喝茶、遛鳥、擺龍門陣、辦壩壩宴。
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區,村民坐在自家大屋檐下聊天(4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唐文豪 攝
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區,村民坐在自家大屋檐下聊天(4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唐文豪 攝
金城社區是當地人口中的小石村,20世紀60年代開發煤礦后因礦而興,村里常住人口最多時達六七千人。
隨著資源逐漸枯竭,煤礦關停,小石村沒落成“空心村”,只有1000余人留守。
5年前,在外經商多年的村民岳付飛回村,謀劃利用當地的山水資源發展民宿。
經歷過汶川地震的小石村,災后重建了一批磚混房子,千篇一律的外觀缺少特色,要吸引游客就要“動手術”加以改造。
這是4月7日在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區拍攝的原躍進煤礦遺跡,這里如今已經成為“礦山(露營)營地”的一處獨特景觀。新華社記者唐文豪 攝
岳付飛輾轉請來青年設計師李燁。村民們打量著這個成天在村里轉悠的年輕人,充滿懷疑。有的村民聽說他要設計民宿,干脆說:“敢碰我的房子,我就跟你拼了!”
破局就要先立標桿。李燁利用村子中心的空地設計出一座帶有大屋檐的文化大院,利用公共空間把村民重新聚攏在一起,讓他們找回歸屬感。
隨后,村里主干道兩側的20多戶人家加蓋起2到3米的屋檐,或用竹條編織而成,或以灰瓦搭建,比傳統屋檐更寬大更別致。
大屋檐由點及面,改變了村莊風貌,讓小石村別具特色?!拔覀兂Uf‘同在屋檐下’,希望這樣的改造能重塑村里的文化記憶?!崩顭钫f。
這是4月7日在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區拍攝的“小石記·山宿”。新華社記者劉瓊 攝
果然,村民紛紛走了出來,沿街擺上桌椅,全家人吃飯、孩子們寫作業經常在室外進行。
已經擔任金城社區黨委書記的岳付飛說:“鄉村熟人社會的生活回來了,生產與就業也被帶動,小石村重生了?!?/p>
大屋檐讓小石村出了名,游客紛至沓來。村民追著李燁問:“什么時候輪到我家改造?”
這是4月7日在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區拍攝的“小石記·林宿”景觀。新華社記者劉瓊 攝
小石村有不少空置老房子,有的一整棟樓只有一兩個老人住。岳付飛由此發展起共享民宿,把閑置的二層租用下來,改造成民宿,交給第三方公司運營,村民以空間入股,獲得收益。
毛竹屋頂,白色墻面,藤編家具,巧妙進行空間布局,二層民宿與一樓居民各有出入口,互不干擾……改造后的民居既有親和力,又與眾不同。
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區,村民和游客坐在“小石記·林宿”院里的桂花樹下喝茶聊天(4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唐文豪 攝
最近,村民王爾瓊常常坐在大屋檐下剝春筍?!斑@是來我家住店的游客預定的,過幾天就要來取?!彼f。
王爾瓊是首批共享民宿股東之一,去年拿到1萬多元的分紅,當保潔員每個月還有3000多元工資。
目前,村里已打造了以“小石記”為品牌的6家精品民宿,2021年實現旅游綜合收益達200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5萬元。
由村變為社區,這里的人氣旺了起來,常住居民已有4000余人,還吸引了不少外地青年人留下來。
28歲的楊天宇曾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漂”過幾年,如今選擇在這里經營一家民宿。
“小石村的變遷,讓我看到了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睏钐煊钫f。
來源:新華網
油價今晚或將迎大幅下調 油價4月15日調整最新消息:油價調整時間表2022今天

4月15日上海新增本土“3200+19872”詳情公布 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今天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感染“914+25173” 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今天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1189+25141!4月13日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今天 上海:被列為封控區的小區繼續開展核酸檢測!
